您现在的位置是:基础 >>正文
些被主角变成扭曲欢场狂惕那杠杆当衍的市警生品
基础7人已围观
简介说实话,每次看到某个小币种的合约持仓量超过了它的市值,我的心都会不由自主地揪一下。这种感觉就像看到有人在薄冰上跳踢踏舞——刺激是刺激,但结局往往不太好看。理解市场温度计我们先来聊聊两个关键指标,它们就像是市场的体温计和血压计。持仓量:市场的火药桶每次打开交易所的合约页面,那些数字不只是冰冷的统计。它们代表着无数交易者押下的真金白银。持仓量(OI)说白了就是所有还没结算的合约总和,它告诉我现在市场上... ...
说实话,每次看到某个小币种的合约持仓量超过了它的市值,我的心都会不由自主地揪一下。这种感觉就像看到有人在薄冰上跳踢踏舞——刺激是刺激,但结局往往不太好看。
理解市场温度计
我们先来聊聊两个关键指标,它们就像是市场的体温计和血压计。
持仓量:市场的火药桶
每次打开交易所的合约页面,那些数字不只是冰冷的统计。它们代表着无数交易者押下的真金白银。持仓量(OI)说白了就是所有还没结算的合约总和,它告诉我现在市场上有多少人"站队"。
记得去年有个朋友跟我说:"这个币持仓量一直在涨,说明很多人看好。"我当时就笑了——这可不一定是好事。高持仓量意味着市场积累了大量的"火药",一个小火花就可能引发连环爆炸。就像去年LUNA崩盘前,持仓量已经高得吓人。
市值:市场的根基
市值就像是房子的地基。我见过太多人只盯着价格波动,却忘了看看这个币到底有多少实际价值支撑。特别是那些流通量少得可怜的项目,只要几百万美金就能把价格拉上天,但这种"繁荣"一戳就破。
当数字游戏开始失控
去年12月,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某个新币的合约持仓量竟然是其市值的3倍!这意味着什么?相当于用100块的赌注在操控300块的资产,这已经完全脱离了价值投资的范畴。
杠杆的双刃剑
20倍、50倍、甚至100倍杠杆在币圈司空见惯。我认识一个交易员,用5000美金本金开了100倍杠杆做多,半小时就赚了辆特斯拉。但第二天,同样的操作让他血本无归。这就是杠杆的魅力与残酷。
轧空:市场的绞肉机
2021年GameStop事件教会我们一件事:当持仓量过大时,市场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陷阱。
多空博弈的血腥战场
记得2023年PEPE那波行情吗?持仓量突破10亿美金时,空头们还在嘲笑这不过是又一个MEME泡沫。结果第二天,一连串的爆仓单把价格推高了300%,无数空头倒在血泊中。
作为一个在市场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的建议很简单:当你看到持仓量/市值比突破1的时候,最好的策略就是离场观望。这不是胆小,而是对自己血汗钱的尊重。
市场永远都有机会,但没必要在火药库旁边抽烟。记住,活得久的交易员不一定是技术最好的,但一定是最懂得规避风险的。
Tags:
相关文章
重磅!香港拟将比特币纳入投资移民计划,100枚BTC就能拿香港身份?
基础香港这波操作真是让人眼前一亮!沉寂8年的"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"即将重启,而且这次可能会玩出点新花样——把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纳入可投资范围。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,我不得不说这个想法相当大胆前卫。回想去年10月香港发布"虚拟资产政策宣言"时,很多人还持观望态度。但半年多来,从开放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申请,到允许零售投资者参与交易,香港在Web3领域的布局越来越清晰。这次考虑把比特币列为投... ...
【基础】
阅读更多韩国交易所造链大猜想:Upbit和Bithumb的区块链布局会如何展开?
基础最近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——全球主流交易所纷纷开始搭建自己的区块链。Coinbase推出Base、Kraken推出Ink,就连传统券商Robinhood也按捺不住入场了。这让我不禁思考:韩国的两大交易所巨头Upbit和Bithumb会跟进吗?交易所造链背后的商业逻辑说真的,交易所造链绝非一时兴起。我在研究这个现象时发现,传统手续费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支撑交易所的持续增长。还记得2021年牛市时交易... ...
【基础】
阅读更多当稳赚不赔遇上区块链:揭秘那些披着科技外衣的金融骗局
基础最近在金融圈子里,"稳定币+RWA"这个组合简直成了香饽饽。说实话,每次看到这种新概念被炒得火热,我这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油条就忍不住要捏把冷汗。你们知道吗?就在上周,我一位做私募的朋友还在饭桌上眉飞色舞地介绍一个"区块链+黄金"的项目,说什么年化12%稳赚不赔,听得我直摇头。1. 那些精心包装的"财富陷阱"咱们先不说大道理,就聊聊我亲眼所见的一个案例。去年有个号称用区块链技术把迪拜房产代... ...
【基础】
阅读更多